top of page
搜尋
  • 作家相片Clare C. Chan

疫情下的不安 (上)

已更新:2021年12月2日

過去一年多,香港人和世界上其他人一樣,面對疫情的衝擊, 由初時的恐慌、驚惶失措,至逐漸開始適應。我們現在已經習慣了每天要戴口罩、保持清潔、保持社交距離。疫情似乎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份了。但是, 現在雖然沒有疫情初期的驚慌、全城的癱瘓,但是疫情依然在生活上各方面影響着我們,對我們造成無形的壓力。





疫情延續的影響


  1. 疫情方面:病毒出現變種, 醫學進步及疫苗發展似乎仍未追趕上應對的節奏,不免令人擔心; 而病毒的傳播,更有機會令我們面對強制檢驗或隔離,打擾我們的正常生活。至於在疫苗方面,各種各樣的媒體出現資訊氾濫的情況,複雜的資訊及眾多不同或相反的意見和消息,都在網上流傳,令人不知所措,無比擔憂。

  2. 生活方面: 疫情未止,重回生活正軌的日子仍然是遙遙無期。例如,香港人最喜歡旅遊,也難免因疫情而擱置了一年多, 未來仍存在未知之數。 令人未能很長遠的打算。

  3. 經濟方面:疫情影響了全球經濟。我們聽到因為疫情而失業或改變工作環境,不少人因此而產生很大的精神壓力。

  4. 人際關係方面:自疫情爆發以來,不少人延長了在家的時間,與家人多了相處機會,但也可能增加了磨擦機會。 疫情下在家工作或在家上課已成新新態,不少人感到孤獨和不適應。隨著疫情在香港漸趨穩定,逐漸恢復原本的工作安排或上課模式,卻也有人對於重新恢復面對面工作或課堂感到擔憂和不適應,不知道如何再次面對其他人和其他人相處。




大家有否留意到以上各種影響的共通點?就是我們正面對很多轉變,很多事情變得不確定、變得不在我們可控的範圍內。 這些不確定和不可控的因素,讓我們失去安全感,甚至感到焦慮不安。



除了因面對不確定和轉變而感到不安以外,我們亦容易跌入認知方面的偏見,當中較常見的是消極偏見(Negativity Bias) 和悲觀偏見(Pessimism Bias), 意思是我們傾向留意和注重負面的事情,對各種事情和未來會抱有較悲觀的想法和預算。 懷有認知偏見是很正常的,因為自古以來,我們靠著留意一些負面或者悲觀的事情,讓我們能夠防範危險,並得以生存下來,因此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傾向。


然而凡事往負面方向設想,卻也造成不安和焦慮。

長期的不安和焦慮讓我們的情緒處於崩緊狀態,就好像一條拉緊的橡筋一樣,輕輕觸碰已引起很大迴響和震動, 甚至會把橡筋弄斷。相反,如果我們的情緒處於一個安穩放鬆的狀態,就會好像放鬆的橡筋一樣,輕輕的觸碰可能只會引致非常輕微的震動。


下一篇文章會和大家分享如何在疫情中保持安穩的心。



140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